|
怎樣做才能避免孩子染上網癮有家長經常問:孩子現在十幾歲,自從家里買了電腦,孩子便學會了上網,經常和同學在網上聊天,每天泡在網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尤其是假期,作業催著剛寫完就又打開了電腦。作為家長說過孩子好多次,可孩子總說沒耽誤學習,這算不算有網癮了?應該怎么糾正呢? 其實,在當今的中國,孩子有了網癮或許是家長最頭疼也最難解決的問題了。網癮的問題不僅困擾著無數父母,也困擾著全社會。到底怎么治?由誰來治? 某英國心理學家近日指出,迷戀上網會削弱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網上無規則的信息爆炸,會對教育產生破壞的作用。 在倫敦皇家學院舉行的一次辯論會上,Blackmore博士指出:新的互聯網技術有這樣一種潛在的危險,即手指在電腦上一動就可以檢索到大量信息,因此使人們感覺到不需要再按傳統的方式把信息儲存到大腦里。結果,新技術影響下的新一代學生,學習能力與上一代人相比有很大差距。他們的學習被動性很明顯,鉆研精神差,提問題的能力差。 Blackmore博士認為:互聯網的發明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但它帶來的影響未必全是積極的。孩子們在網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真正學到的東西卻寥寥無幾。此外,上網時間過多的孩子,只知道“接受”信息,卸缺少分析、創造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項歷時十年的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網絡日益成為少年兒童普遍的交往平臺。出生并成長于網絡時代的少年兒童,深受網絡的影響,他們的交往具有濃厚的網絡色彩。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經常上網的少年兒童為20.4%,偶爾上網的為51.1%,合計達到71.5%,而從未上過網的僅為28.5%,較2005年(52.5%)下降24個百分點之多。 由此可見,網絡已經成為現今青少年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不正確引導,確實會有部分孩子上網成癮,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尤其應該引起父母注意的是:家庭關系不和諧,或者是家庭結構殘缺的青少年更可能發展為網癮。因此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學會正確、合理的教養方式,過于寬松的教養使孩子缺乏監管,但過于嚴厲的教養又可能導致孩子的逆反。不少專家認為,父母的過度管制、干涉,是造成青少年上網成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父母對網絡的過度管制,反而使孩子產主逆反心理。一些網癮青少年之前與父母的關系就比較惡劣,特別是沉迷于網絡之后,與父母的關系更加惡化,但是父母只是一味指責或更加嚴厲地管教,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卻沒有任何改善。 所以我們的教育建議是: 1, 注重疏導,對于孩子上網,疏比堵要好。 因為我們都知道,上網并不全是壞事,在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尤其是在城市里,不讓孩子上網是不可取的。但孩子長時間沉迷于網絡世界,會影響學習和身心健康。孩子上網主要是玩游戲和聊天。 如果父母多點耐心陪孩子玩玩,陪孩子聊聊,就能夠使他們想玩、想說的心愿在現實生活中得以實現。把孩子從單一的玩網游中解救出來。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散步,陪孩子一超看課外書,有意讓孩子幫助父母利用搜索功能找資料(比如哲理小故事,名人故事,智力小測驗);陪孩子看喜歡的電視節目,走出家庭,走進大自然,多參加一些戶外的體育活動等。如果家長真能做到這些,孩子自然不會沉湎于網絡。 2, 讓孩子安全上網,并限制孩子的上網時間,以免其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比如,在計算機里安裝過濾程序或者“防火墻”,以屏蔽黃色網站;父母應掌握相應的電腦知識,熟悉孩子經常去的網站和聊天室,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其中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一定要把電腦放在公共區域比如客廳,而不要放在臥室里。 3, 以孩子上網為契機,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教育。 適當收集一些關于網癮之害的新聞、事例作為反面教材給孩子閱讀。由于孩子自控力差,父母可以采用倒計時方法提醒孩子:“8點整就結束了。現在離8點還有15分鐘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在下網前有個心理準備,減少抵觸心理。同時,也能讓孩子養成到點停止游戲的習慣,培養孩子的自覺性和克制力。孩子能夠在規定時間內離開電腦,沒有超時,就給他一個精神獎賞,強化他的行為。同時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相信他是一個意志力強的孩子,不會成為網絡的奴隸,切忌因孩子一時的迷戀而全面否定孩子的自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