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5日,
教育部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
重點介紹基礎教育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務,
以及即將到來的春季開學有關工作要求。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公布:“經過各地各校共同努力,2021年秋季學期學校落實‘雙減’工作開局良好、進展平穩、成效明顯。”
2021年的“雙減”成績單如何?
呂玉剛介紹,作業總量時長有效控制,作業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業設計水平不斷提高,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
課后服務實現全覆蓋,課后服務項目吸引力有效性顯著提升,自愿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學期末的49.1%提高到秋季學期末的92.2%。
教學管理明顯加強,學校普遍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強化了校本教研、落實了“零起點”教學和學習困難學生幫扶等制度,絕大多數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教育觀念積極轉變,廣大教師更加注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廣大家長逐步樹立“健康第一”育兒理念,更加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學校減負提質受到好評,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73%的家長表示孩子完成書面作業時間比“雙減”前明顯減少,85.4%的家長對課后服務表示滿意。
“2022年,要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繼續把落實‘雙減’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鞏固提高學校‘雙減’工作水平。”呂玉剛說,一是提高作業設計水平,注重“調結構、提質量”;二是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注重“上水平、強保障” 督促尚未落實課后服務經費的地方逐縣逐校落實到位,切實保護好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工作積極性;三是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四是提高均衡發展水平。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就2022年基礎教育工作任務劃了重點。一是落實《關于建立中小學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推動各地認真學習貫徹文件精神,深入開展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一校一案”積極穩妥實施。研制中小學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清單、議事規則示范文本等配套文件,著力健全學校領導體制機制。二是落實《“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指導各省制訂實施方案,做好入園需求預測,以縣為單位完善普惠性幼兒園布局規劃,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深入推進幼小科學銜接,進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和科學保教質量。三是落實《“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指導各省制訂實施方案,實施縣中標準化建設工程和縣中托管幫扶工程;嚴格落實普通高中屬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切實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四是落實《“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指導各省制訂實施方案,推動特殊教育拓展融合發展,持續做好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工作,加快特教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兩端延伸;推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醫療康復、信息技術與特殊教育融合,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冬奧會的寶貴教育資源,認真做好學生開學教育,激發學生愛國情懷。”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介紹2022年中小學幼兒園開學有關工作要求時說。一是認真制訂教學計劃。要嚴格按照課標制訂春季學期教學計劃,確保開學后教學工作正常有序進行;認真分析每名學生上學期學習情況,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積極做好輔導答疑工作;進一步完善課后服務實施方案,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更好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二是積極開展家校溝通。學校在開學后,要召開一次專題家長會,全面介紹去年秋季學期學校“雙減”工作成效,特別是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情況,積極聽取家長對本學期進一步做好“雙減”工作的意見建議,切實增強家校協同做好“雙減”工作的合力。三是全力做好學生工作。學校要全面了解掌握學生身心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教育引導和關愛幫扶工作;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報告制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認真開展學生返校情況摸排,對未返校的學生,按照控輟保學聯控聯保規定,切實做好勸返復學工作。認真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強化學生安全管理,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確保學校安全穩定有序。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就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工作表示:“創新突破是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的一個關鍵詞。要深化考試評價改革,加快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要進一步加強‘雙減’背景下中考命題的研究工作,切實提高命題質量,確保依標命題、難易適度、教考銜接。”呂玉剛表示,今年教育部將專門召開一次推進中考命題工作的會議,重點就是部署進一步提高中考命題質量。要推動落實幼兒園、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切實發揮質量評價的導向作用。“去年這一年,我們花了很大的氣力對整個基礎教育的質量評價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我們要把這三個指南落實好,切實發揮好這三個指南的引領作用,構建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呂玉剛說。此外,呂玉剛介紹,2022年基礎教育要在加強中小學思政課建設上突破。研制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著力提高思政課教師專職化專業化水平。要在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上突破。研制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為落實“雙減”、提高育人水平營造良好氛圍。要在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上突破。要在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上突破。認真總結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成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推動各地各校建立勞動教育清單制度,促進勞動教育常態化有效開展。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基礎教育系統高度關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對《意見》進行解讀。呂玉剛強調:“這個《意見》重點對發揮中小學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支持和保障校長行使職權、建立健全議事決策制度、完善協調運行機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意見》明確提出中小學校的黨組織要全面領導學校工作,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校長要在學校黨組織領導下依法依規行使職權,按照學校黨組織有關決議,全面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并對學校內部的包括學校黨組織會議、校長辦公會議等重要工作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呂玉剛表示,推動中小學建立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是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我們必須把這個文件落實好”。據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中央有關部門,認真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推動改革穩妥落實到位。一是抓好學習貫徹。要推動各地各校認真學習領會文件重要精神,深入開展學校黨組織書記的示范培訓,加強文件宣傳解讀。二是加強工作部署。指導各地要認真制定落實《意見》實施方案,全面了解中小學黨組織的建設現狀,書記、校長的配備情況,摸清底數,建立任務清單和工作臺賬,“一校一案”積極穩妥推進實施。三是完善配套政策。要研究制訂中小學校議事規則的示范文本、黨建工作的重點任務清單等配套制度,指導各地各校結合實際完善議事規則,著力健全學校內部運行機制。四是開展跟蹤指導。建立基層聯系點,特別是我們要總結前期一些地方試點工作的經驗,加強工作交流,總結經驗成效,研究解決在實施過程當中的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宣傳一批典型案例,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
來源:綜合整理自河南省教育網、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中國教育報、鄭州教育。(聲明:轉載此文是為了傳遞和分享更多教育相關信息,如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侵刪。)